By CPA 部落格 ‑ 四月 27, 2020
從企業高層到媒體編輯,對於人工智慧(AI)和機器學習話題的興趣從未減弱。
對於智慧財產權(IP)行業而言也是如此。最近有消息稱,位於薩里的研究團隊,聯同美國人工智慧公司Dabus,向美國、英國和歐盟的專利局提交了首個由機器發明的專利申請。這意味著發明的道路出現重大的轉變。
一直以來,機器人只是應用於生產製造類的幕後工作,只有少數的相關研究人員可能會預見到AI將在發明的道路上擔任創造者的角色。就這樣,人工智慧正在改變大多數人認為只有人類獨有的能力。
隨著大數據變得越來越普及和方便,我們必須認真思考在人工智慧和機器學習的影響下,人類在創新過程中將會擔任什麼角色。
大數據和AI的興起徹底改變了發明方式。
人工智慧系統正在不斷地搜尋海量的專利資料以尋找市場空白領域和商業機會。這種策略尤其在生物科技中被頻繁使用,它會搜尋多種不同專利再以各種方式把它們進行整合形成另一個全新產品。
人工智慧正不斷地得到廣泛應用,除了利用它來尋找現有市場的空白領域,讓它直接發明新產品來填補市場空白將指日可待。實際上,很多公司如飛利浦等已經開始使用這一新方法。
當我們逐漸習慣於機器人作為社會的一部分、甚至作為一個物種執行創造性和智慧任務的想法時,我們將不得不面對這樣一個現實:機器人也可以成為一個發明家。
隨著深度學習技術的發展,機器人也開始懂得創作音樂,創作受著作權保護的歌詞和樂曲。當這一情形繼續發展下去,不難想像機器人將在製藥或消費科技等其他行業中創建自己的IP。
人工智慧和機器學習不僅可以創造新發明,我們還可以為它們編寫程式,由早期構思到推出產品並進行模擬測試及評估,為創新企業帶來顯著的市場優勢。
隨著人工智慧和機器學習技術不斷提升,這意味著我們需要把現有IP系統進行更新。現時的IP系統只把發明權給予人類的發明人,隨著機器人的發明數量持續增加,智慧財產權權利人和法律界都應該意識到這一問題將變得變得日趨複雜。
但是,將專利權授予機器也會帶來許多問題。我們需要確定由誰或哪家公司代表AI發明人在處理與智慧財產權管理有關的事務上發言,例如是將IP租賃給協力廠商或是續展專利。當然,毫無疑問,這一人為要素將從最完整的意義上規避智慧財產權所有權。
假設許多人被安排與AI創造者一起工作,(AI的)軟體發展者如何從AI衍生出來的智慧財產權(例如,自IP權利的租賃中)獲利,還有待確定。
隨著AI和機器學習的技術不斷發展,企業和他們的創新部門以及具有創造力的初創企業都需要密切關注其發展。
AI發明人不僅會徹底改變發明的方式,甚至可能改變發明的種類,而且還可能大大影響人類在發明過程中所擔任的角色。但是,只要企業能不斷提升自己的技術,就應該有很好的機會來增強其專利組合。
人工智慧現在已經正在編寫錯綜複雜的音樂作品,創造了藝術品並開創了新發明。顯然,一個新時代 ─ 機器人發明家和創造者的時代已經來臨。